【泰國產業】亞洲半導體供應鏈的轉變對東南亞市場有何象徵

泰國半導體與全球半導體「外交戰」

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產業加強管制後,全球的半導體格局也隨之改變,尤其在供應鏈和未來科技,如人工智能和先進運算領域中。

目前,全球半導體市場主要由三個國家主導:中國、台灣和韓國,他們在2021年共佔了全球市場的87%份額。美國和日本雖然不再像以前那樣主導這個產業,但他們在設計端仍佔有一席之地,特別是將設計外包給中、韓、台的晶圓廠,這凸顯了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相互依賴和複雜性。

然而,這種「大局觀」其實掩蓋了各國在半導體細分市場中的實際情況。台積電,一家台灣公司,實際上生產了全球90%以上的高端芯片。相對地,韓國在半導體出口收入上居冠,而中國則在生產和出口總量上佔有優勢。

面對全球競爭,各大半導體生產國也積極參與所謂的「半導體外交」以拓展新市場。例如,韓國總統尹錫烈今年1月訪問了阿聯酋,意在創建新的半導體科技公司,並在中東這個新興的高科技市場與中國競爭。

去年8月,韓國三星的CEO會見了越南總理范明正,並宣布將在越南投資8.5億美元(約新台幣240億)用於半導體元件製造。2021年,另一家韓國公司Amkor Technology也在越南北寧省開始建設一座16億美元(約新台幣450億)的半導體工廠。

與此同時,日本公司正在印度尋找投資機會,印度也渴望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去年12月,印度的塔塔集團宣布計劃在未來五年內投資高達900億美元(約新台幣2.52兆)在半導體產業,包括先進的晶圓廠。

綜觀全球,半導體產業不僅是經濟發展的關鍵,也成了國際政治和外交的重要棋子。隨著美中科技冷戰加劇,其他國家如台灣、韓國、日本及新興市場國家都在尋找機會,希望在這個全球關鍵產業中占有一席之地。

泰國半導體市場發展,東南亞跃升為新的半導體生產樞紐

近年來,包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和越南在內的東南亞新興市場,正積極利用美國的CHIPS法案來發展自家的半導體產業。他們的目標是拿下亞太地區的市場份額,該區目前約佔全球半導體銷售的60%。

從2022年5月印太經濟框架(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問世以來,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就一直在尋求吸引美國對其半導體產業的新投資。

然而,供應鏈的不穩及中國的零確診政策已經拖累了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成長。2022年的整體增長僅1.1%,使得年度銷售額達到6020億美元(約新台幣1.68兆元),遠低於2021年的5950億美元(約新台幣1.66兆元),當年年增率還有26.2%。這次成長放緩和供應短缺造成的損失預計高達5000億美元。

未來展望不佳,因為許多佔2022年市場份額四分之一的主要儲存芯片製造商已經宣布將減少明年的資本支出。尤其在全球電動汽車製造市場中,新興市場普遍受到半導體短缺的嚴重影響。根據泰國工業聯合會的數據,2022年下半年的芯片短缺緩解促使了泰國汽車製造業在11月份達到了同比增長15%、190,155輛的銷售,創下近四年來的最高紀錄。

儘管半導體產業面臨全球增長的瓶頸,尤其在新興市場如電子、汽車或國防硬件等領域,依賴穩定的芯片供應更是關鍵。但東南亞國家仍希望能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奪得一席之地。

資料來源更多泰國新聞

來自THAIKII的不動產專業服務

🙋‍♀️如果你需要在曼谷找房子住或者購買房子,THAIKII可以免費協助!

專人帶您即時視訊看房,直接和建商聯繫,安全有保障。

🙋‍♀️THAIKII也協助在泰的台灣與香港企業安置員工宿舍,或者個案提供專屬的企業合作服務!

歡迎與我們聯繫或加入Thaikii的官方Line帳號:https://lin.ee/WWd7Hqr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